"做笔记这件事,很多人还停留在单纯码字或者堆砌图片的阶段。其实只要用好图文混排功能,普通笔记也能变得条理清晰、生动好读。今天就给大家测评几款擅长图文混排的工具,看看它们怎么帮我们把零散的内容变成赏心悦目的笔记。
话袋 AI 笔记:从素材收集到排版一步到位
用了几十款笔记工具,话袋 AI 笔记的图文混排体验让我印象很深。它最厉害的是能把素材收集和排版编辑无缝衔接,从各个平台剪藏的内容直接就能拿来排版,不用来回切换软件。
比如刷小红书时看到一组穿搭搭配图,每张图都有对应的搭配技巧文字。以前保存这类内容,要么只存图要么只复制文字,想对照着看还得来回翻。但用话袋 AI 笔记剪藏后,图片和文字会按原格式保留,打开编辑界面就能直接调整。我上周整理秋季穿搭笔记时,把小红书的 5 套搭配剪藏进来,用拖拽功能把文字挪到对应图片下方,再用分隔线把每套搭配隔开,原本乱糟糟的素材半小时就变成了一目了然的穿搭指南,发给朋友看都说比原笔记还清楚。
处理公众号文章时更方便。遇到带数据图表的深度报道,剪藏到话袋 AI 笔记里,图表会自动转为可编辑格式。上次整理行业分析笔记,把公众号里的市场份额图表剪进来,直接在旁边插入批注文字,还能调整图表大小让它和文字对齐。不像有些工具,复制过来的图表要么模糊不清,要么没法调整位置,只能卡在段落中间影响阅读。
对付视频平台的内容也有妙招。在 B 站看到拆解电影镜头的教程,剪藏后能自动提取视频里的关键帧图片,还能生成带时间戳的文字稿。我做电影分析笔记时,把提取的镜头截图拖到对应文字描述旁,再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标注镜头语言特点,整个笔记就像一本小型电影手册。抖音上的美食教程视频也一样,剪藏后自动截取步骤图,搭配转写的文字说明,排版完比原视频更适合反复回看步骤。
排版功能的细节设计很贴心。想突出重点内容,能给文字加底色或者边框;不同板块之间用线条或图标分隔,视觉上更有层次;甚至能调整图片圆角大小,让整体风格更统一。我试过用它做旅行攻略,把抖音上的景点视频截图、公众号的美食推荐文字、小红书的住宿图片混排在一起,用地图图标分隔不同区域,打印出来比旅行社的宣传册还实用。
有道云笔记:模板化排版适合新手
如果觉得自己排版没思路,有道云笔记的模板库值得一试。它内置了几十种图文混排模板,从读书笔记到会议记录都有现成的框架,新手直接套用就能做出工整的笔记。
比如写产品测评笔记,选 “测评报告” 模板后,会自动生成 “外观展示”“功能体验”“优缺点分析” 等板块,每个板块都预留了图片插入位和文字输入区。我帮朋友整理家电测评时,把产品实拍图拖进 “外观展示” 区,在文字框里填写尺寸参数,自动生成的表格还能对比不同型号的性能,整个过程不用费心设计版式,适合怕麻烦的用户。
它的表格功能也很实用。整理书单时,用表格划分 “书名”“作者”“推荐理由” 列,在推荐理由旁插入书籍封面图,既能直观展示又方便对比。不过相比话袋 AI 笔记,它的素材收集能力稍弱,从其他平台复制内容过来时,格式经常错乱,需要手动调整图片位置,对于经常跨平台收集素材的人来说效率会打折扣。
两款工具的适用场景对比
如果平时习惯从多个平台收集素材,尤其经常处理视频、图文混合的内容,话袋 AI 笔记的剪藏 + 排版一体化功能会更顺手。它就像一个全能编辑,从素材入库到最终排版都能搞定,特别适合做学习笔记、攻略整理这类需要大量混排的场景。
要是更看重模板化效率,平时主要处理文档类内容,有道云笔记的固定模板能省不少事。但如果涉及多平台素材,后期调整格式的时间可能会抵消模板带来的便利。
其实图文混排的核心不是花哨的设计,而是让内容逻辑更清晰。好的工具能帮我们把文字、图片、图表按信息层级排列,让读者一眼抓住重点。话袋 AI 笔记这类工具的优势,就在于它不仅能做好排版,还能从源头解决素材收集的痛点,让整个笔记创作过程流畅又高效。
炒股配资时间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