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你们见过拿王炸当单三打出去的牌局吗?
在红军城(现在叫波克罗夫斯克)北边那个叫多布罗皮利亚的地方,俄军就上演了这么一出神仙操作。
这事儿魔幻到什么程度?
一开始,这不过是一场连级单位的武装郊游,结果走着走着,五个星期里头,愣是把三个集团军给填了进去。
简直就是想去河边摸条鱼,结果把哥斯拉给招来了。
这故事得倒着看才有意思。
咱们先把时间快进到九月底,战场的焦点人物是谁?
俄军王牌中的王牌,第76空降师。
这帮狠人被十万火急地扔进了多布RO皮利亚这个狭长的突出部。
要知道,这支部队可是俄军的心头肉,是那种克里姆林宫不到万不得已都舍不得动用的战略预备队。
把他们派上去搞近战巷战,就跟用顶级手术刀去砍柴一样,说明战局已经糜烂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那么问题来了,是多大的一个坑,需要把这种级别的“救火队”都给派上去填?
时间拨回八月。
当时俄军第51集团军的一个摩步连,接到的任务估计就是“往前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人”。
结果这帮哥们一脚油门,发现前面根本就是个真空地带,啥也没有。
乌军的防线呢?
不存在的。
于是他们撒丫子就往前跑,一口气干了18公里。
这一下可把后方的中央集团军司令莫尔德维切夫上将给乐坏了,以为是天上掉馅饼了。
他立马下令,增派摩步第132旅跟进,想顺着这个口子,一榔头把乌军在红军城北边的防线给砸穿。
可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童话故事。
乌克兰人虽然反应慢了半拍,但也不是傻子。
他们在两个不起眼的小高地——183号和164号高地,死死地钉住了俄军的攻势。
就这么两个小土包,俄军啃了好几天都没啃下来。
这点宝贵的时间,足够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调兵遣将了。
这位以“不惜代价”著称的将军,开始疯狂地从库皮扬斯克、苏梅,甚至是南顿涅茨克这些同样吃紧的战线上抽人。
第3亚速军、第82空中突击旅、国民警卫队第4旅……一支支精锐部队像下饺子一样被投了进来,不光堵住了口子,还反手打起了反击。
这下莫尔德维切夫坐不住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啊。
他把心一横,把第51集团军的主力全压了上去。
西尔斯基一看,好家伙,你加注我也加注!
于是,一场本该是局部冲突的小摩擦,迅速升级成了双方主力的豪赌。
九月初,俄军的第8集团军进场了。
九月下旬,眼看还不够,第29集团军也来了。
短短一个多月,多布罗皮利亚这个弹丸之地,从一个俄军连队的试探,演变成了一场牵扯到俄军三个集团军和乌军十多个旅级单位的大决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了,这简直是一场赌上双方统帅声誉的意气之争。
西尔斯基想一口吃掉俄军这个突出的部队,搞个大新闻。
而莫尔德维切夫更是输不起,他想将计就计,反过来包围前来增援的乌军主力。
两个顶级名将,隔着地图,把手下的士兵当成棋子,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绞肉机般的对决。
现在的战场,已经没有前后方之分了。
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俄军在包围乌军,乌军也在反包围俄军,大家一起在泥潭里摸爬滚打。
一条宽度几公里,长度几十公里的地带,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灰色杀伤区”。
头顶上24小时都有无人机盘旋,只要发现任何风吹草动,炮弹和火箭弹就会像不要钱一样砸下来。
在这里,生存靠的不是战术,是运气。
更有意思的是,俄军在不久前,悄悄地把克拉马托尔斯克的热电厂给炸了。
这招釜底抽薪玩得相当阴险。
要知道,在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和雷达这些高科技玩意儿都是耗电大户。
没了电,乌军就等于瞎了一半,聋了一半。
当士兵们还在前线为了一个小小的战壕拼命时,战争的胜负手,可能已经悄然转移到了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所以你看,这打的是什么神仙仗?
它始于一次意外的发现,升级于两位指挥官的豪赌,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消耗战。
双方都把重兵压在了这个狭窄的走廊里,谁先撑不住,谁就可能面临全线崩溃的风险。
现在,连第76空降师这种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说明牌桌上的赌注已经加到了最大。
接下来,就看是谁的神经先绷不住了。
或者,谁的后备队先被消耗光了?
这场戏,恐怕才刚刚进入高潮。
炒股配资时间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