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的六大军区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重新划分,最终形成了12个大军区。在这12个军区中,除了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内蒙古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这九个军区的司令员均由上将担任,分别是邓华、杨成武、杨得志、许世友、陈再道、乌兰夫、黄永胜、贺炳炎和谢富治。唯有西藏军区的张国华、兰州军区的张达志和新疆军区的王恩茂三位司令员是中将级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位司令员中,王恩茂的地位尤为显赫,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首先,王恩茂不仅是这批中将中最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人之一,同时,他还兼任军区政委,以及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地方党政军集于一身的重要人物。而其他11位司令员虽然也有着各自的职务,但大多数只是名义上的副总长,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权,例如邓华、杨成武和许世友等人,他们的权力没有王恩茂那么庞大。因此,从这点来看,王恩茂的权力和影响力显然非同一般。
新疆的建设与发展少不了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王震,另一位则是王恩茂。自1949年起,王震便率领解放军第一兵团进入新疆,开启了屯垦戍边的艰苦奋斗。在他的带领下, over ten万大军驻扎新疆,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项目。1兵团在王震的指导下,传承了南泥湾开垦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得新疆的状况不断改善。王震在为新疆打下基础后,调任铁道兵担任司令员,接替他工作的是他的得力干将王恩茂。
展开剩余62%王恩茂与王震一起开创了新疆的局面,对于各项事务都非常熟悉。他出身于政工,既懂军事,又了解政治和生产建设,因此接任工作显得格外合适。上级能够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足以反映他的能力与才干。经过几年的大发展,新疆的农田建设将许多之前荒凉的地方变为“江南之乡”,例如石河子,从一个缺乏人烟的地方发展成为有学校、卫生所、商店和工厂的小城市,生机勃勃。
然而,随着1966年“大跃进”运动的来临,王恩茂这位掌权者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冲击。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并得以继续工作,但到了1967年,他再次遭遇了冲击,最终无法再继续履职。军方高层随即调派与他同为军人的龙书金来主持工作,而王恩茂则留在了北京。自1969年起,他开始在工厂从事劳动,1970年被下放至安徽芜湖市担任副书记,经历了极大的职务降级。对于王恩茂来说,虽然能够下放到地方工作显然意味着境遇有所好转,但他依旧遭遇了来自地方造反派及领导班子的孤立与冷落,难以得到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他的老战友廖汉生不同于大多数人,曾为他发声,指出王恩茂作为老红军,革命资历深厚,希望大家能够和他合作。直到1975年,邓小平开始重新主掌中央事务,许多老干部纷纷提出申诉与平反,逐步获得了解放。与此同时,军队和地方也进入了大规模的整顿阶段,努力恢复正常的运作秩序。在这一过程中,王恩茂选择不依赖他人,而是亲自给毛主席写信,最终得到了重视,调任南京军区担任副政委,他最大的信心则来源于毛主席曾亲口称赞他是好同志。
王恩茂重返军队后,在南京军区工作了两年,随着社会的持续恢复,1977年他被调任吉林省主政。1981年,他再次被调回新疆工作,从此便扎根于这一片北疆沃土,开始了他新的生活传奇。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时间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